首页 军事历史 掌谋天下:诸葛亮传

第2章

掌谋天下:诸葛亮传 薛云缺 4320 2024-08-24 20:41:50


韶华易逝,不知不觉间诸葛氏一家已在襄阳城住了一个年头了。荆襄之地虽然繁华熙攘,却总也无法让背井离乡的诸葛玄快乐起来,南地虽然温暖如春,气候宜人,却总也抹不去客游人心中的那抹凄凉。

诸葛玄抑郁成疾,终一日卧床不起。诸葛亮夜以继日的守候在重病的叔父跟前,递汤喂药,衣不解带,尽心尽责的服侍着诸葛玄。感动得叔父老泪横流,泣不成声,人间至孝也不过如此啊。

诸葛亮望着一病不起的叔父,心里一阵绞痛。叔父老多了,平日里出口成章、高谈阔论,如唇拙齿笨,说起来哆哆嗦嗦,词不达意,甚至两只眼睛也仿佛两口干枯的老井,空洞洞的没有一点生气。诸葛亮觉得叔父随时都会死去,他忍不住时时轻唤:“叔父,叔父!”

叔父呆滞地投过一瞥,便又将目光盯住无限远处,仿佛看穿了什么似的。

诸葛玄间或在夜深之间打破一贯的沉默,仿佛癫狂一般,时而披头散发地捶床叹息,时而像个孩子一样地嚎啕大哭。这样的夜晚对诸葛姐弟而言,简直痛苦得比日常生活的艰辛更甚。姐弟三人无计可施,只得相对泪垂,长叹不已。

叔父重病在身,家中的生计便断了来源,日子越发清贫。想不到刘表还不忘旧友,雪中送炭,维持着诸葛一家的炊烟,使得穷困潦倒的独夫孤儿艰难的活了下来。

第二年的春天来得似乎特别早,正月里的襄阳城已经是春意盎然了。叔父战战兢兢地活过了一个冬天,诸葛亮大大的送了口气,觉得春日临近,叔父的病也会渐渐康复的。

叔父的精神越来越不济了,接连好几天水米不粘牙,诸葛姐弟们端到床头的汤膳,他眼皮也不抬地摇摇头,甚至连药都饮不下了。

有一天黄昏时分,叔父的气色出奇的好,从那死灰般的两腮颊上甚至浮现出了一丝生机。诸葛均年幼无知,兴冲冲地对孔明说道:“兄长,你看叔父今天气色多好,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康复,到那时叔父就又会指点我们读书了。”

诸葛亮附和道:“是呀,叔父的病大有好转了。”

诸葛均听罢,欢快地转入内室去了。

诸葛亮望着弟弟瘦削的背影,眼圈一红布心里道:“叔父的大限之期不远了。”

是夜掌灯时分,诸葛玄一反常态地饮下了一壶补汤,又让诸葛亮扶他倚在床头,这才慈祥地盯着面前的侄儿、侄女细细打量,仿佛从不认识他们一样。

“罢了罢了,你们都已长大成人,难怪老夫会年迈了。”诸葛玄叹道。

“叔父带着我们姐弟辗转迁徙,躲避战祸,不然的话就叔父怎么会两鬓染霜?叔父的养育之恩,小侄们没齿难忘,叔父就是我们的再长爹娘!”诸葛亮跪倒尘埃,泪流满面。

“孔明,你兄长子瑜远赴江东,也不知下落如何?如今音讯全无,我死也不能瞑目啊!”

“叔父且宽心,兄长满腹经纶,料想必不会久居人下,定有出头之日,到那时我兄弟骨肉团聚,咱们全家重逢,那才是一大喜事呢!”

“对呀,喜事,喜事!”诸葛玄转尔又对诸葛亮的姐姐道:“侄女,你父临终前曾将你的终生大事托付于我,让我为你寻一个书香门第,早日出阁。谁曾想战火连天,使得你的婚事一拖再拖,耽误了你的青春。我这做叔父的,良心难安啊,在九泉之下又何以颜面去见你的父亲呢?侄女,我对不住你啊。”

姑娘闻听此言,粉脸一窘,低低叩首道:“叔父,您安心养病,我的事还须从长计议。您为我们几个呕心沥血,我们寝食难安。如果您再为此事而忧心忡忡,郁闷不乐,侄女真的是无地自容,虽粉身碎骨也难报您的大恩大德了!”

诸葛玄听罢点了点头,又转而对诸葛均道:“均儿,你年纪最小,却也受尽了流离之苦,日后还要与兄长姐姐相互扶持。你们自幼双亲丧亡,只有兄弟姐姐是最亲的人了,千万不能兄弟离间,骨肉相残啊。”

诸葛均呜呜哭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叔父,小侄一定瑾记教诲,您就放心好了。”诸葛亮强忍着悲伤应道。

诸葛玄道:“孔明,你资质聪慧,非常人所及,望你重振家声,为我诸葛氏宗祠扬名立万啊!”

诸葛亮正色道:“叔父在上,小侄绝不敢忘记家训,定当勤勉,以求出仕,扬我诸葛氏之名。”

“罢了罢了,我已抚养你们姐弟成人,总算没有辜负亡兄的遗愿,纵是一死也应含笑九泉了。”

言毕,诸葛玄哈哈大笑,直笑得苍白的胡须抖作一团。笑声未绝于耳,只见诸葛玄病体一歪,扑地一声倒在床上,气绝身亡。

诸葛氏兄弟顿时扑倒在地,放声痛哭。

当下,诸葛氏家里设灵堂,燃香烛纸火,祭奠亡叔在天之灵。早有荆州襄阳名士,接到丧帖后,匆匆赶来吊唁哀悼。一时间宁静的小院,恸哭之声不绝于耳,诸葛姐弟披麻戴孝,哭得更是死去活来。众人见状,无不悲从中来,扼腕而叹。

这天晚上,孔明独身一人跪在灵堂中守灵,烧过了纸马,便委顿在桌角呆呆的出神。恍惚之间,忽地阴风大作,浸入骨髓,一对烛火也随之明灭摇曳,帷幔卷做一团。孔明揉揉睡眼,只见一个人影从门外飘然而至。那人虽长发披散,依稀能辨得出是叔父的模样。

孔明大惊失色,忙跪倒尘埃惊问道,:“叔父,你为什么又活转了过来?”叔父默然一笑道:“叔父我并没有活转,你我还是阴阳两界相隔的人,只因为我还有遗愿,所以才阴魂不散啊。”

“叔父有话尽管对小侄言说,小侄一定谨遵吩咐。”

叔父道:“孔明,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

“叔父,小侄早已是前思后想,决定离开刘表,在乡间另辟一个清静地方,习读诗书,躬耕原也,自食其力,叔父以为如何。”

“孔明,你的想法甚合我意,我怕你不能立雄心壮志,摆脱寄人篱下的处境,所以特来警醒于你。想不到你我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看来我的忧虑多余了。”

“叔父,大丈夫立于世间,焉能终身寄人篱下。无功食人俸禄,小侄深感不安。所以才有这个想法。”

“甚好甚好,强于你叔父我委身于人,受人施舍百倍啊!孔明,望你好自为之,叔父临别,还要赠你一样东西权作纪念吧。”

说着话,诸葛玄伸手去绣袍之中取出一件物件,言道:“孔明,这把羽扇是我少年留学时一位名士所赠,多年来我却羞于示人,唯恐辱没友人清誉。今天就把它转赠给你吧!”

孔明跪地伸手去接,没想到额头突然一痛,撞在桌角之上,原来是南柯一梦。

但是那柄羽扇却不知怎的在孔明手中握着,孔明执扇细观,只见白玉为柄,光洁晶莹,上面遍插羽毛,根根洁白无瑕。孔明甚是喜爱,握在手里摇了两摇,只觉得一股异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孔明收起羽扇,赶忙向叔父灵位叩首谢恩。

停灵七天已满,诸葛兄弟身披重孝,将叔父灵柩送至一处背山朝阳的坟地,让叔父入土为安。

这天夜里,诸葛亮唤过兄弟诸葛均和姐姐,同他们商议道:“我们姐弟三个都已成年,叔父已驾鹤西游,我们再寄人篱下受人施舍,不仅宗祠无光,就是我辈也以为不齿,因而我心里十分不安。”

诸葛均闻听此言,心里也感到不尴不尬起来,他说:“兄长说得有理。依兄长所见,我们又该做什么打算?”

诸葛亮道:“我以为,我们姐弟不如寻找一块山明水秀之地,白日里躬耕田野,夜来挑灯读书,以待出仕途,岂不美哉?”

姐姐也道:“孔明说得在理,我们远避乡间也强过受人之气。我们正当年少,焉能在父辈的羽翼之下苟且偷安?况叔父受人所制造实属万般无奈的权宜之计,你我又怎么能平白无故地享受人家的施舍?你我姐弟隐居乡间,半耕半读,也不枉了家声。”

诸葛均道:“我全凭兄长计较,一切听兄长吩咐。”

诸葛亮沉吟片刻,开口说:“刺史大人刘表那里还需拜谒一番。叔父携带我们姐弟飘零,亏得刘表收留,我们才有衣食无忧的日子。不管怎么说,刘表于我诸葛家有恩。我们临行之际,还是要言明心迹,拜谢恩德才是。”

——

隔日,诸葛亮便动身赶往荆州襄阳刘表的府邸。

偌大的刺史府气派异常,楼台亭阁,厅堂舞榭鳞次栉比,宛如月宫一般,再加上绿树苍翠,百花争艳,莺啼雀鸣,鱼跃清波门真是个宁静幽谧的所在。

诸葛亮随着奴仆,边观赏园中的景致,边向里面走去。

仆人将孔明带至堂外,推开门扇,便退了下去。

诸葛亮来到堂上,举目一望,只见正中端坐一名中年男子,穿着绸缎,镶金戴玉,雍容华贵,气派非凡,便知道必定是刺史刘表无疑了。

诸葛亮紧走两步,双膝跪倒,口称:“主公在上,小人有礼了。”

刘表道:“你就是诸葛世侄?”

诸葛亮道:“正是晚辈。”

“贤侄快快请起。”

于是诸葛亮起身垂手侍立一旁。

刘表闪目光看面前的年轻人,但见他身高八尺,伟岸挺拔,面似美玉,双眉入鬓,一双凤目深沉无比,鼻似悬胆,唇若施朱,站在厅堂之上,飘飘然宛若谪仙下凡,虽然身着布衣素服,自有一段清朗风流之气。

刘表本是性情中人,素爱结交名士,一见诸葛亮,体貌清奇卓尔不群,心里便涌起几分喜爱之情。

“世侄此番前来,不知为了什么事?”刘表和颜悦色地问道。

孔明又躬身一拜,道:“启禀主公,小人一家备受主公恩泽,无功受禄,寝食难安,而且叔父新亡,小人更没有继续留在这儿的道理了。因此小人打算另寻一处清幽的村野田宅,躬耕苦读,还望主公念及与先叔父多年情谊,从中成全小人,一家感激不尽。”

刘表听罢更觉得孔明谈吐谦逊,知书达理心上的欣赏之情又浓了几分。

“贤侄如今多大年纪了?”

“晚辈痴长一十七岁了。”

刘表赞许地点点头说:“难得你年少志高,真有你叔父玄公的遗风啊!”

“主公过奖了,小人不过区区一介书生罢了。”

刘表十分高兴,当下便同意了孔明的请求,又命心腹人去物色田宅,没出几日刘表便在距襄阳20里之遥的乡下为诸葛氏姐弟买下了一块田产。

诸葛亮变卖了叔父的薄产,携姐姐和弟弟在乡野之间结庐而居,从此结束了四处飘零的奔逃生涯,一心一意的耕田读书。隆中这块偏僻乡野地从此成了孕育人中龙凤的摇篮。

当年的隆中乡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鼎鼎大名的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便是从这里起步的。

小说《掌谋天下:诸葛亮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