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的1亿负债困局:对赌协议背后的创业生死劫

发布时间:2025-10-25 09:00:17 河南省安阳宏业金融有限公司

近日,科技圈知名人物王自如因负债近1亿元被限制高消费,乘坐绿皮火车出差引发热议。这位曾创立测评平台Zealer的创业者,如今背负着沉重的个人债务。其背后,是一场由资本对赌协议引发的连锁反应。

一、1亿债务从何而来:对赌失败引爆连环雷

核心债务来源:2012年王自如创立Zealer后,在A轮、A 轮融资中签署了包含个人连带回购义务的对赌协议。2019年起,因市场竞争加剧及内容转型失败,Zealer未达业绩目标触发回购条款,导致王自如需返还投资人3383万元本金及高额利息(部分年化利率达12%)。

债务滚雪球:除投资款外,股权转让税款、员工赔偿等费用持续叠加,最终债务累积至约1亿元。2024年1月,因未履行3383万元给付义务,其名下150万股权被冻结;2025年新增执行246万元。目前仍有2878万元未履行,直接导致其被限高。

二、对赌陷阱:资本"保本放贷"下的创业困局

行业潜规则:2018年前,投资机构普遍要求创业公司签署对赌协议。优质项目尚可拒绝"城下之盟",但多数普通项目为获取融资被迫接受条款,将风险投资异化为"保本放贷"。

恶性循环链:当LP(有限合伙人)与GP(普通合伙人)之间也加入回购条款,资本上游彻底"信贷化"。真正能接受苛刻条款的,往往只剩"没打算还钱"的投机者,而王自如属于另一类——高估自身能力盲目扩张,最终"活儿没干好"。

三、现实困境:绿皮火车背后的生存挣扎

限高连锁反应:因未履行债务,王自如被禁止乘坐飞机、高铁,出行只能选择绿皮火车。天眼查显示,其关联企业中两家已注销,存续的汽车美容公司因经营异常被列入名录。

资产处置殆尽:其名下房产、车辆等资产已变卖,剩余可执行财产极为有限。目前案件进入"终本"程序,意味着法院暂时无法查到可供执行财产。

四、还债路径:中年创业者的艰难自救

职场突围:Zealer停摆3年后,王自如于4年前入职格力,但工资远不足以偿债。2025年转投TCL系AR企业雷鸟创新,负责技术推广与品牌营销,试图通过企业上市获取高额激励。

重启创业梦:同步启动AI内容项目,计划打造"AI界Zealer",通过轻资产运营(AI测评SaaS、B端数据报告)实现盈利,设定年收入目标2500万元。在《一天零一页2025》节目中,他坦言"创业首要目标是还钱",主动重塑公众形象。

五、罗永浩对比:不同赛道的还债命运

关键维度 罗永浩 王自如

债务规模 6亿元(公司债为主) 1亿元(个人连带责任)

债务结构 可破产重组 多债权人分散追讨

核心还债方式 直播带货(单场最高5亿) AR营销 AI创业(年目标2500万)

变现效率 高佣金快速回血 科技赛道变现周期长

年龄压力 还债时49岁 现年40 岁

六、生死时速: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变现能力存疑:王自如拒绝直播带货这一高流量赛道,坚持"不碰供应链"。其AI内容创业的SaaS模式被质疑"为情怀付费",2500万年收入目标仅为罗永浩单场直播峰值的一半。

致命短板:相较于罗永浩集中的公司债务,王自如的个人连带债务分散在多个债权人手中,协商难度倍增。随着行业迭代加速,其试错窗口正急剧收窄。若3-5年内无法突破,或将陷入长期财务泥潭。

王自如的绿皮火车,碾压着中国创投圈野蛮生长时代的残骸。当资本以"对赌协议"为刃,将创业风险转嫁给个人,无数签署者便成了行走的债务质押品。他的困境撕开了一层遮羞布:所谓风险投资,早已异化为旱涝保收的信贷游戏。而拒绝直播带货捷径的王自如,仍在科技赛道上蹒跚——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关乎1亿债务能否清零,更将成为检验创业理想主义成色的残酷试纸。当"个人连带责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每个创业者都该警醒:融资签字落笔处,或许就是人生转折点。